INTRODUCTION

各類害蟲介紹

蚊蟲介紹與防治

駿承專業除蟲公司
環藥病媒字第19-205
24小時!全年無休 
北部(基隆、台北、宜蘭、桃園、新竹)
北部室內專線:02-2301-2305
北部業務專線:0965-605-056(劉先生)
中部(苗栗、台中、南投、雲林、嘉義)
南部(台南、高雄、屏東)
中南部室內專線:04-2463-3903
中南部業務專線:0928-159-880(黃先生)
立刻撥打專線,免費到府勘查
請讓專業解決你的困擾!
收費合理實在、品質保固
具備專業執照、安全迅速有效!
 
 
 

 

蚊蟲簡介
蚊類屬於動物界,節肢動物門,昆蟲綱,等翅目,長角亞目(Nematocera)蚊科(Culicidae),為重要的醫學昆蟲。蚊類雌蚊不但叮人吸血,造成騷擾性外,並會傳播多種人類疾病。在台灣地區經蚊蟲傳播的法定傳染疾病包括登革熱、瘧疾、屈公病、日本腦炎、黃熱病及裂谷熱等。登革熱、日本腦炎每年均有經台灣病媒蚊叮咬而感染的本土病例,瘧疾及屈公病則有境外移入病例,而全世界其他經蚊蟲傳播的疾病都有可能藉著現代交通,由人帶入國內,再經由病媒蚊叮咬,而傳然給台灣地區得病媒蚊後,再傳給另一個人的健康,最後造成疾病的流行。

蚊蟲特徵
蚊蟲成蚊體型小,口吻細長,約為頭的數倍,具有雙翅,翅膀有翅脈,且上有鱗片,形態上有卵、幼蟲、蛹、成蟲四種。
:剛產下的卵為白色,於1~2小時轉為暗色。蚊卵甚小,一般約0.5mm長,0.2mm寬,大多呈橢圓形。瘧蚊卵成舟形,兩側具浮囊,使卵能漂浮水面,不耐乾燥。家蚊卵一般呈卵圓形,產卵時黏成塊狀,浮於水面亦不耐熱。斑紋卵則單產於水面上的植物或容器內壁,可耐乾燥數月以上。


幼蟲:俗稱孑孓,水生無足,分四齡期。體分頭、胸、腹三部份。唇基額片前端兩側具一對扇形叢毛,為口刷(Mouth brush),幼蟲利用口刷之迅速搧動,使水流經口器,而取食攫取其中的食物,頂片上有觸角和眼,頭上的毛則是分類之特徵,胸部三節癒合,腹部明顯九節,呼吸管位於第八節背面,在家蚊亞科為一長形呼吸管,瘧蚊亞科則無法呼吸,但在氣門板(Stigmatal plate)上有兩個氣孔,另外虐蚊幼蟲腹部尚有掌狀毛的構造。幼蟲腹部第九節為肛腮(Anal gill)其主要作用為調節滲透壓。

 

:蛹的外形似逗點,四齡幼蚊蛻皮後變成蛹,蛹期不取食。蛹分為頭胸及腹部兩部份。頭胸部兩側具有明顯的大黑點,將變為成蟲的複眼,大黑點旁有較小的蛹眼,背面有一對呼吸管。在第八節後面生殖袋的形狀,可以分區性別,雄蛹生殖袋的形狀長而明顯,雌蛹生殖袋形狀為心型且小。腹端有一對尾鰭,當蛹受到驚擾時,可以上下活動,潛水或游泳。

 

成蟲:體型小,分頭、胸、腹三部份,頭部具有一對大複眼,一對觸角及一長口器,觸角細長15節為第二性徵,即雌蚊觸角上的感覺毛梳而短呈"絲狀",雄蟲感覺毛密而長呈"羽毛狀"。口器由六根針組成,上唇、大顎一對、小顎一對、下咽頭。胸部三節,僅中胸發達,尚具翅一對,狹長且翅脈簡單,上覆蓋鱗片,翅後緣有緣纓,後胸有一對由翅退化而成的平衡棍。足三對細長,分為基節、轉節、腿節、經節及跗節五部份,末端具爪一對,二爪中間有爪間體(Empodium),兩側有爪間墊(Pulvillus)。

 

蚊蟲的分類
蚊科(Culicidae)分為三個亞科,即家蚊亞科(Culicinae)、瘧蚊亞科(Anophelinae)及巨蚊亞科(Toxorhynchitinae)。全世界已記錄的蚊科約有39屬3000種,而台灣地區蚊蟲共有15屬 125種。分別為家蚊亞科的家蚊屬(Culex)36種、斑紋屬(Aedes)35種、小蚊屬(Uranotaenia)8種、叢蚊屬(Armigeres)7種、黑蚊屬(Heizmannia)5種、妙蚊屬(Mimomyia)3種、翠蚊屬(Tripteroides)3種、直蚊屬(Orthopdomyia)2種、苛蚊屬(Coquillettidia)2種、芋蚊屬(Malaya)2種、土蚊屬(Topomyia)1種、沼蚊屬(Mansonia)1種、絨蚊屬(Culiseta)1種、瘧蚊亞科(Anophelinae)的瘧蚊屬(Anopheles)17種、巨文科(Toxorhynchitinae)的巨蚊屬(Toxorhynchites)2種。

 

 

台灣常見蚊蟲種類
台灣地區常見的種類包括,埃及斑蚊白線斑蚊三斑家蚊環紋家蚊微小瘧蚊熱帶家蚊地下家蚊中華瘧蚊白腹叢蚊斑腳沼蚊等10種。

 

埃及斑蚊(Aedes aegypti L.及白線斑蚊Aedes albopictus Skuse)
此兩種蚊蟲為台灣地區登革熱之病媒,埃及斑蚊分布於台灣南部(高雄、台南、屏東、台東、澎湖),而白線斑蚊則分別於全島海拔1500公尺以下山區及平地。兩者成蟲型態容易分辨,埃及斑蚊胸部背側有一對彎曲白色條紋及中間兩條淡黃縱線,而白線斑蚊胸部背面有一條白線縱線。埃及斑蚊由幼蟲至成蟲約5~7日,白線斑蚊約7~10日,主要孳生於積水容器內,如水桶、水缸、陶甕、廢輪胎、花盆底盤、樹洞、竹筒及住家或市場旁的小水溝等。埃及斑蚊(70%~80%)喜歡棲息屋內,停留在衣服、窗簾或其他陰暗處所,而白線斑蚊(90%)則喜歡棲息於戶外,兩者皆為白天活動,吸血高峰在早上09:00~10:00到午後16:00~17:00,活動範圍在居家附近50~150公尺。

 

 

埃及斑蚊

白線斑蚊

棲息地點

室內為主

室外為主

吸血習性

嗜吸人血

嗜吸人血及動物血

吸血頻度

叮咬時奇癢,人體容易警覺拍打,蚊子未吸飽及飛離,因此必須頻頻吸血,增加病毒傳播機會

叮咬時,人體不甚感覺,蚊子一次就可吸飽血

壽命

30日

14日

 
 
微小瘧蚊或矮小瘧蚊(Anopheles minimus Theobald)
在台灣傳播瘧疾之病媒為微小瘧蚊,體微小型,翅膀前緣脈具四個白色斑點且腳暗色。在台灣分布為花蓮、台中、台南及屏東,主要孳生於緩流之溪流或溝渠,所以族群很不穩定。雌蚊晚上22:00為吸血高峰期,吸血對象包括狗、牛、豬。
 
中華瘧蚊(Anopheles sinensis Wiedemann)
中華瘧蚊在台灣傳播瘧疾,體大型,翅前緣脈具有兩個淡色斑,腳暗色,但所有跗節均有窄淡色帶,小顎鬚有淡色帶,主要孳生於水稻田、灌溉溝渠、臨時水窟等。成蟲日落後即開始吸血21:00~24:00為高峰期,主要吸血對象為人、水牛、豬等動物血。
 
三斑家蚊(Culex tritaeniorhynchus Giles)及環紋家蚊(Culex annulus Theobald)
此二種蚊蟲為台灣地區日本腦炎之病媒蚊。三斑家蚊及環紋家蚊,主要孳生於水稻田、水窟、小溪溝等,北部有兩個高峰期,分別為5月及7~8月,嗜好吸人、牛、豬、狗血。成蟲於日間棲息於吸血源附近,如草叢、竹籬笆、菜園等,吸飽血之雌蚊則多棲息在附近牆壁上,較少棲息於室內。
 
熱帶家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及地下家蚊(Culex pipiens form molestus Forskal)
熱帶家蚊為絲蟲病之病媒蚊,住家常見之蚊蟲。成蟲體小型或中型,口吻呈一直線且無白環,可以之生於各種水域內,含水溝、暗溝、化糞池、水池、人工容器等,尤其是含腐敗植質多的滯留水,均可發現其幼蟲。成蟲羽化後,常棲息於屋內陰暗處及屋外水溝旁的草叢。一般為夜間活動,黃昏及黎明時可見雄蚊形成群飛集團(Swarming),此乃引誘雌蚊以達交配的目的。
雌蚊一般以溫血動物之血,尤其是人及鳥類的血為主,其他如牛、豬、狗、貓等亦為其他宿主。地下家蚊則孳生於大樓地下室,由於產於溫帶,因此冬天較少見到,為目前大都市常見之蚊蟲,而成蟲的特性為具有自育性(Autogeny),即成蟲羽化後可以不必吸血即可產第一次的卵,但第二次以後仍需吸血才能產卵。
 
白腹叢蚊(Armigeres subalbatus)
成蟲大型,體長約7.5mm,主要特徵為口吻末端稍微彎曲,腹節腹面為白色,成蟲日間亦不可活動,但在傍晚為活動高峰。卵單粒產於水面上,孵化為幼蟲,幼蟲呼吸管短,管中上間後段一對毛,但不具管櫛,蟲體背面呈褐紅色,腹面呈青綠色。幼蟲主要孳生於化糞池,尿桶、豬舍之廢水等富含有機質的水中,圍住家常見之騷擾性蚊蟲。
 
斑腳沼蚊(Mansonia uniformis)
斑腳沼蚊為絲蟲病之病媒,生活非常特殊,卵為梭形,卵塊呈放射狀,產於水生植物(布袋蓮或水芙蓉)的葉下或莖,孵化的幼蟲及蛹,呼吸管末端極端角質化,尖銳,其背方鋸齒即鉤,就附著於這些水生植物的莖及根,以得到氧氣。成蟲身體及腳有白斑,常被誤認為斑蚊,但翅脈上的鱗片與斑蚊成蚊不同,異常寬且多數左右不對稱。成蚊多在室外以動物血為食,但也會飛入室內吸食人血。
 
施工照片(一)
施工照片(二)
 
施工照片(三)
施工照片(四)
施工照片(五)
中南部專線

中南部專線

北部專線

北部專線

line

中南部客服

line

北部客服